陳可辛《奪冠(原名中國女排)》 (香港)



《#奪冠(原名中國女排)》已經喺琴日熱血上映,一幕幕模仿真實比賽嘅場面為我哋帶來絕對嘅刺激感。當排球運動員變成演員,挑戰拍攝呢套非一般嘅「動作片」。而 #陳可辛 導演喺選角上絕對唔馬虎,多次說服之下成功邀請同樣足夠影響力嘅 #鞏利 演 #郎平,郎平女兒 #白浪 則演郎平嘅年青時代。

【爆谷製造:陳可辛的奪冠夢】
Part 1: https://youtu.be/npO8Lrw4Sz0
Part 2: https://youtu.be/JaHxgfzAJi4


你一開始構思拍這部戲時是否已經幻想鞏俐就是郎平?

第一時間,沒第二人選。一決定開拍這部戲,與編劇一討論時,他們都說你先致電鞏俐,否則我也不知怎寫劇本。當然若說全用素人,像我們這部戲都是素人、新人,可能也找到近似的,但如何保證她的戲,這是第一。第二,如何保證觀眾信服,因為觀眾對這個英雄人物,一定想看可匹配的演員,他們才信服這是郎平。鞏俐在影壇的位置、份量,而且她也是「中國女排」,她也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第一人。鞏俐她很擔心自己做不到,她推卻我很多次。我以為她很有信心,她很想做,但她很擔心做不到,她說很沒信心。我說其實你不用演,你只要站在片場,黑口黑面就可以了。我說你別笑太多,我不是說郎平不笑,而是她一笑便容易嬌俏,那就變回鞏俐。

為什麼會選擇郎平女兒白浪演回她媽媽郎平?

電影前半段,就是80年代,白浪演回她媽媽郎平。雖然白浪有打排球,但她不是國家隊,郎平當初一早拒絕了。我覺得白浪是有種信念去做這角色,她第一場戲打出郎平的招牌扣球。她拍這段後,我立即在現場拍了段短視頻立即發給郎平,郎平回覆時竪起大姆指。

在拍攝時曾遇到什麼難題?

戲中主要用幾場比賽,來交代不同年期。我覺得最難做的是拍一個球賽,因為拍球賽的難度是如何捕捉不同鏡頭。我心想「如何拍的呢」要用萬千個鏡頭。第一場是跟男排打,那是我們開鏡的第一場。那場我們拍了六天,按傳統拍電影的方法,一個一個一個鏡頭拍,即按分鏡逐個鏡頭拍。但其實行不通的,因為排球一打出去是不能控制你那樣打,他那樣接,不可能的。那次是個昂貴的教訓。第二場是中日大戰,我們找到岩井俊二導演,他有個中學同學做了日本奧委會其中一個委員。他給我們安排了日本俱樂部一些已退休有空來的排球員。那次我們就知道,其實只要開球拍到,然後盡量捕捉她們輸分,是跟當年轉播一樣的,然後就可任她們自己打。最後一場是最要命的,三天要拍完球賽。三天我們有六部機,然後再找央視體育頻道多用六部機,有電視台專拍排球的人。因為我們追不到,我們看不清球往哪兒,他們一看球員動手已知道球往哪兒,球打了再追是來不及的,要機器先到再等球來,十多個螢幕也不知要看哪個。每次有人說可以了,我也問是哪部機可以。我對這類拍攝很遲鈍的,對動作很鈍。

獎項與成就
多個獎項,不能盡錄。包括有:
《如果·愛》- 奪第43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,第2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、最佳電影提名
《投名狀》- 奪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、最佳導演等獎項,奪第45屆金馬獎獲得最佳劇情片及最佳導演獎項
《親愛的》- 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提名
個人檔案
陳可辛成為第一個完成金馬獎、金像獎以及金雞獎的華語大滿貫導演,中國億元票房導演。